首页

umfeet 优美

时间:2025-05-24 16:49:51 作者:何立峰分别会见美国花旗集团董事长杜颂安、凯雷投资集团首席执行官施瓦茨 浏览量:12911

  中新网长沙7月30日电(向一鹏)今年上半年,湖南主要金融指标保持平稳增长,其中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新增5348亿元。

  2024年上半年湖南省金融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30日在长沙举行,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介绍了相关情况。统计显示,6月末,湖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1374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3524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今年来,湖南将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引导全省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稳步扩大科技金融供给。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牵头制定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25条措施”,推动构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体系。6月末,湖南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2%,增速已连续30个月高于15%,连续31个月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8.4%。

  在优化绿色金融服务方面,湖南建立全省双碳领域项目库,加大碳减排贷款投放。目前,全省金融机构获得两项减碳工具217.2亿元。在多个市州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试点,推动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池,引导银行发放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5月末,全省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同比增长46%;6月末,全省绿色贷款同比增长34%。

  湖南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0条措施”,开展“百地千行进万企”融资对接行动,实施重点产业链融资倍增计划,提升民营经济贷款占比。6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1%,上半年新增1889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4%,连续5年保持15%以上高增长态势,上半年新增916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6%,上半年新增1372亿元。普惠金融质效全面提升。

  此外,湖南积极探索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一方面督促相关银行机构与发改、民政等部门对接,加快项目融资需求摸排,加大对养老机构运营、居家社区养老、纳入相关目录的养老企业和项目的金融支持,一方面聚焦金融科技赋能,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去年,该省建成上线全省企业收支流水征信平台,引导银行机构挖掘企业收支流水数据价值,创新“流水贷”等线上化纯信用信贷产品,截至目前累计为3.3万户企业授信287亿元,为1.6万户企业发放信用贷款183.6亿元,户均放款112.7万元。(完)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体育流量变经济增量 武汉这些热门赛事引爆消费热潮

在近视管理研讨会中,亚洲眼视光执业管理协会的Oliver Woo教授与马来西亚视光师协会前会长陈倬恮教授通过互动性极强的方式与参会者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此次交流涵盖了阿托品、光学、角膜塑形镜在控制近视中的实际意义,以及近视管理治疗等多个学术议题。

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

此次大赛由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指导,中共河津市委、河津市人民政府及运城市体育局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及泰国的60余名摩托车手和80余名汽车车手参赛。赛事期间,这些顶尖选手展开激烈角逐,为观众带来一场场速度与激情、技巧与博弈的视觉盛宴。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书写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温暖答卷

位于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扎赉特旗,地形依次为低山、丘陵和平原,优越的气候条件、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生态资源有利于榛子的生长和挂果。榛子素有“坚果之王”的美誉,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大,榛子的种植面积也在增加,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印尼南苏拉威西洪灾已致15人死亡

据介绍,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于红梅教授,琵琶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章红艳教授,笛子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戴亚教授,国家一级指挥、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刘沙,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音乐总监、指挥陈冰教授,女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王丽达教授等著名音乐艺术家悉数登场,以独奏、重奏、协奏、童话剧等多种形式,向人们呈现出由古及今、交融共通的经典精粹,充分展现当代中国民乐的最高水平和时代风貌。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凤头鹰、蛇雕相约“五一”度假

4月30日,四川遂宁,远眺正在建设中的成达万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当日,四川成都经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铁(简称“成达万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建设工地主塔和架梁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无人机照片)

相关资讯
“中关村科学城—香港创新加速计划”在京启动

服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助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升涉外司法效能。审结涉外民商事案件2.4万件、海事案件1.6万件,同比分别增长3.6%、5.3%,平均审理时间缩短近10天。某境外海域船舶碰撞案,多国享有管辖权,外国当事人选择我国法院管辖并协议适用中国法,经引入外轮所属希腊船东保赔协会共同调解后全额履行。我国民企在海外承建体育场馆被拖欠巨额工程款,1670万元履约保证金也被不当索赔面临划扣风险,我国法院准确适用国际通行的止付令机制,48小时内裁定要求境外银行中止支付,并受理保函欺诈诉讼,促使涉案外方40天内付清工程款。尊重并运用国际规则和惯例,更利平等保护“一带一路”各方利益。便捷规范化解国际商事纠纷。深化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促进诉讼与仲裁、调解有机衔接。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发挥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61位委员作用,主持调解国际商事纠纷、为域外法查明和适用等提供咨询意见。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国际商事法庭成功调处一中外企业间标的额10亿元纠纷,促使双方各自撤回境内外多起关联诉讼,合作关系得以修复。调解这一“东方经验”漂洋过海,彰显中国法治智慧。审结商事仲裁司法审查案件1.6万件,同比增长5%;加强仲裁监督,裁定撤销仲裁裁决552件,同比持平;裁定承认(认可)和执行境外仲裁裁决69件,同比增长16.9%,仲裁友好型司法环境深受认可。深化司法国际交流合作。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国际论坛、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等,与新加坡最高法院签署司法调解合作备忘录。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北京船舶司法出售公约》开放签署,成为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联合国国际海事公约。

热门资讯